对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3333号建议的答复

.TRS_Editor P{margin-top:5px;margin-bottom:5px;line-height:2;font-family:–系统字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DIV{margin-top:5px;margin-bottom:5px;line-height:2;font-family:–系统字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TD{margin-top:5px;margin-bottom:5px;line-height:2;font-family:–系统字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TH{margin-top:5px;margin-bottom:5px;line-height:2;font-family:–系统字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SPAN{margin-top:5px;margin-bottom:5px;line-height:2;font-family:–系统字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FONT{margin-top:5px;margin-bottom:5px;line-height:2;font-family:–系统字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UL{margin-top:5px;margin-bottom:5px;line-height:2;font-family:–系统字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LI{margin-top:5px;margin-bottom:5px;line-height:2;font-family:–系统字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A{margin-top:5px;margin-bottom:5px;line-height:2;font-family:–系统字体–;font-size:12pt;}

青海代表团:

       您提出的关于支持打造青海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的建议收悉。经商财政部、商务部、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国家发展改革委,现答复如下:

  2021年3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青海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结合青海优势和资源,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国务院各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积极推进青海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以下简称“输出地”)打造工作。

 

  一、关于制定输出地相关规划

 

  为做实做好输出地打造工作,2021年9月,农业农村部与青海省人民政府联合印发《共同打造青海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行动方案》,青海省19个职能部门和我部14个司局参与,构建省部协同推进的机制。2023年1月以来,部省联合印发《打造青海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专项规划(2022—2025年)》,确立“十四五”目标任务,部署12项重点工程、88项重点项目,明确时间表和路线图。部省联合印发2023年输出地工作方案,召开共建推进会,推动专项规划各项任务落实落地。

 

  下一步,我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围绕打造输出地的重点任务,推动实施对青海的差异化扶持政策,加强工作对接和政策衔接,在试验示范、营销展示、模式创建等方面提供支持,推动更高水平打造输出地。

 

  二、关于将输出地打造纳入专项投资计划

 

  中央财政积极支持青海打造输出地。一是加大中央财政支农资金支持。2021年9月以来,农业农村部会同财政部在项目资金安排上对青海打造输出地给予倾斜,共落实中央财政支农资金40多亿元,连续两年实现了稳中有增,为各项措施落地提供有力支持。 二是加大财政资金对农牧业信用担保贷款的投入。财政部坚守全国农业信贷担保体系政策性定位,落实好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三农工作重大决策部署,加大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适度规模经营的支持力度,做好对重要农产品生产的信贷担保服务保障,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更加便捷高效优质的担保服务。三是发挥政府性融资担保增信作用。财政部会同有关方面积极推进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建设,发挥国家融资担保基金体系引领作用,扩大再担保业务规模,引导各级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和“三农主体”融资增信支持。

 

  下一步,财政部将会同有关部门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持续优化完善政策,继续支持包括青海在内的地区农牧业高质量发展。

 

  三、关于进一步强化金融保障

 

  近年来,国家不断强化打造输出地金融保障。一是加强政策引领。金融监管总局指导原青海银保监局制定印发《青海银行业和保险业服务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建设行动方案》,加大对牦牛、藏羊、青稞等高原特色产业的支持。创新深化林权、活畜等抵押融资,精准对接融资需求,助力构建青海特色高原绿色农牧业产业体系。截至2023年一季度末,青海省涉农贷款余额2082.2亿元,同比增长7.4%。中国人民银行印发《关于构建绿色金融的指导意见》,将绿色有机农畜产品纳入绿色金融支持范围。构建绿色贷款专项统计制度,出台《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2021年版)》,将绿色有机农业、绿色畜牧业项目纳入绿色贷款和绿色债券支持范围,引导金融机构投入资金支持。截至2023年一季度末,青海省绿色贷款余额为1594亿元,支持了相关领域发展。二是加大政策性银行资源倾斜。国家开发银行与青海省签署《开发性金融助力青海省十四五“一优两高”战略合作备忘录》,围绕国家各项战略举措,更好服务青海省“一优两高”发展。累计向青海省发放贷款超过1800亿元,有力支持了青海省经济社会发展。三是加大保险保障力度。金融监管总局高度重视青海地区农牧业保险发展,鼓励保险机构和地方探索开展相关业务,建立多层次的农业保险保障体系,支持地方优势特色农业保险发展。目前,青海地区除了小麦、生猪等传统品种以外,牦牛、藏羊、驯鹿、青稞、油菜等地方特色品种均有保险保障。四是强化担保增信。金融监管总局推进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建设,支持农畜产品和饲草产业发展。指导青海省辖内64家融资担保公司法人机构,围绕农牧业推出“幸农保”、“扶社贷”等特色产品,服务三农融资增信需求,对农户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融资担保直保余额107亿元。

 

  下一步,金融监管总局、中国人民银行等有关部门将继续完善政策措施,聚焦农业强国建设重点领域,探索破解抵质押难问题,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绿色有机农畜产品发展的金融支持力度,支持打造青海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

 

  四、关于加大对冷链物流支持力度

 

  近年来,商务部会同财政部连续安排中央财政资金,支持农产品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开展冷链物流综合示范。2016—2017年,在青海省等10个省份开展冷链物流综合示范建设,支持青海省开展冷链物流信息化和标准化设施设备建设、发展第三方冷链物流专业公司,打通城市冷链物流“最后一公里”。二是开展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2015年以来,商务部会同财政部、国家乡村振兴局,分7批支持青海省41个县开展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对互助县等7个县给予二次支持。支持建设完善农村电商公共服务和县乡村物流配送体系,加强人员培训,培育农产品品牌等。三是加强县域商业体系建设。2022年,商务部联合国家乡村振兴局、财政部支持青海省等31个省份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实施县域商业建设行动,引导商贸、电商、快递、物流企业围绕农村产品上行,建设分拣、预冷、初加工、配送等商品化处理设施,加强标准和品牌应用,提高农村产品商品转化率。

 

  下一步,商务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加强青海县域商业体系和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完善农产品流通骨干网络,加快补齐冷链设施短板,重点抓住跨区域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干支线冷链物流,进一步提高冷链流通效率,降低流通损耗。

 

  感谢对我部工作的关心,希望继续对三农工作给予支持。

 

  联系单位及电话: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司  

 010—59193156

 

                                                                                                                    

                                                                                                                                                                  农业农村部

 

                                                                                                                                                         2023年8月24日

http://www.moa.gov.cn/govpublic/ncpzlaq/202308/t20230829_6435401.htm

阅读全文
0

评论0

请先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