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S_Editor P{margin-top:5px;margin-bottom:5px;line-height:2;font-family:–系统字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DIV{margin-top:5px;margin-bottom:5px;line-height:2;font-family:–系统字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TD{margin-top:5px;margin-bottom:5px;line-height:2;font-family:–系统字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TH{margin-top:5px;margin-bottom:5px;line-height:2;font-family:–系统字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SPAN{margin-top:5px;margin-bottom:5px;line-height:2;font-family:–系统字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FONT{margin-top:5px;margin-bottom:5px;line-height:2;font-family:–系统字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UL{margin-top:5px;margin-bottom:5px;line-height:2;font-family:–系统字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LI{margin-top:5px;margin-bottom:5px;line-height:2;font-family:–系统字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A{margin-top:5px;margin-bottom:5px;line-height:2;font-family:–系统字体–;font-size:12pt;}
张柏青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水产养殖尾水治理,推动我国水产养殖业提档升级的提案》收悉。经商科技部、生态环境部,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建立完善的水产养殖尾水排放标准和科学规划体系
为进一步加强水产养殖污染排放控制,生态环境部会同我部及相关部门联合印发实施《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行动方案(2021—2025年)》,要求水产养殖大省依法加快制定出台水产养殖水污染物排放控制标准。今年,为指导各地出台地方水产养殖业水污染物排放控制标准,生态环境部组织制订发布《地方水产养殖业水污染物排放控制标准制订技术导则》,提出地方应针对不同的水产养殖类型,明确分类管控方式,细化提出相应控制要求。目前,江苏、湖南、海南等省份已发布实施水产养殖尾水排放地方标准。为推进水产养殖科学规划和合理布局,2016年我部启动了新一轮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编制工作,要求各地在评估环境承载力的基础上,科学划定禁止养殖区、限制养殖区和养殖区,合理布局水产养殖业生产,保护养殖水域生态环境。截至目前,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和5个计划单列市人民政府均已编制发布实施养殖水域滩涂规划。
下一步,生态环境部将进一步推动地方制定出台水产养殖业水污染物排放控制标准。我部将指导各地按照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管控要求,科学合理布局水产养殖生产空间。
二、关于提升水产养殖的产业化发展水平
近年来,我部持续推进水产养殖规模化和规范化发展。一是深入开展水产绿色健康养殖技术推广“五大行动”。自2020年起,我部聚焦生态健康养殖模式、养殖尾水治理模式、水产养殖用药减量、配合饲料替代幼杂鱼和水产种业质量提升五方面启动实施水产绿色健康养殖技术推广“五大行动”。通过开展生态健康养殖模式推广行动,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发展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稻渔综合种养、深水抗风浪网箱养殖、大水面生态增养殖、盐碱水绿色养殖等多种健康养殖模式。2022年全国共培育“五大行动”骨干基地1265个,面积771万亩,骨干基地基本实现生态健康养殖模式和养殖尾水循环综合利用或达标排放全覆盖。二是实施渔业绿色循环发展试点项目。2021年,我部会同财政部联合印发《关于开展渔业绿色循环发展试点工作的通知》,提出开展内陆养殖池塘标准化改造及水产养殖尾水达标治理,推动形成一批标准化、集约化、智能化、清洁化的规模养殖基地。2021—2023年中央财政累计下达40多亿专项补助资金,支持各地开展125万亩集中连片水产养殖池塘标准化改造和养殖尾水达标治理。
下一步,我部将继续深入开展水产绿色健康养殖技术推广“五大行动”,实施好渔业绿色循环发展试点项目,推进水产养殖产业转型升级。
三、关于推动水产养殖科技水平的创新发展
国家高度重视水产养殖科技创新发展。一是专项支持水产养殖技术创新。“十三五”以来,科技部持续加强水产养殖科技创新支持,先后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蓝色粮仓科技创新”和“海洋农业与淡水渔业科技创新”重点专项中部署了“水产养殖动物新型蛋白源开发与高效饲料研制”、“淡水池塘生态养殖智能装备与渔农综合种养模式”、“陆基工厂化养殖关键技术与智能化装备”、“淡水池塘低碳养殖智慧渔场关键技术与装备”等一系列研究任务,安排经费3亿多元,为推动新型饲料和水产养殖用兽药的研发、水产养殖关键技术研究、养殖模式创新、设施渔业和数字渔业发展等方面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二是规范水产养殖投喂管理。为引导养殖户科学规范养殖,多年来,我部积极探索研究总结经验,陆续组织编制出台了鲤鱼、鲈鱼、大黄鱼、对虾、中华绒螯蟹等多个品种的养殖技术规范,对养殖饲料投喂及疫病用药进行了指导。在养殖过程中,养殖户可根据不同的养殖品种,参照相应的养殖技术规范进行规范投喂。三是加强健康养殖示范引领。2021年,我部印发《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管理办法(试行)》,提出国家级示范区创建应突出绿色发展理念、完善的基础设施、健康的养殖模式和规范的管理制度,引导和带动地方全面推进水产绿色健康养殖,提升水产养殖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截至2022年,全国累计创建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180个。
下一步,我部将会同科技部积极做好相关科研项目实施,加快推进项目成果转化应用,强化生态养殖关键技术和模式创新推广,推动提升水产养殖技术发展水平。
四、关于建立健全养殖尾水监测体系和长效管理机制
2022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入河入海排污口监督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提出鼓励各地清理合并集中分布、连片聚集的中小型水产养殖散排口,统一收集处理养殖尾水;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先行先试将排查出的水产养殖排污口纳入管理,研究符合养殖业特点的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模式。为健全水产养殖尾水监测机制,近年来,生态环境部指导各地有序推进,逐步落实水产养殖尾水排污责任主体自行监测并加强执法监测,依法推动工厂化水产养殖尾水自行监测。督促地方根据水产养殖尾水排放标准管控要求,将池塘养殖尾水纳入执法监测范围,加大池塘养殖清塘时段的尾水监测力度。此外,生态环境部还建立并完善国家科技成果转化综合服务平台,收录了国家水污染治理科技重大专项产出的“水产养殖尾水污染物协同净化技术”等养殖废水治理先进适用技术,为水产养殖企业污染治理提供技术服务。
下一步,生态环境部将加大水产养殖尾水监测监管力度,加强水产养殖排污口监督管理,推动水产养殖污染防治相关技术成果转化推广应用,引导水产养殖业高质量发展。
感谢您对我部工作的关心,希望继续对三农工作给予支持。
农业农村部
2023年8月23日
(联系人:吴珊珊 联系电话:010-59192996)
http://www.moa.gov.cn/govpublic/YYJ/202308/t20230828_6435209.htm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