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S_Editor P{margin-top:5px;margin-bottom:5px;line-height:2;font-family:–系统字体–;font-size:14pt;}.TRS_Editor DIV{margin-top:5px;margin-bottom:5px;line-height:2;font-family:–系统字体–;font-size:14pt;}.TRS_Editor TD{margin-top:5px;margin-bottom:5px;line-height:2;font-family:–系统字体–;font-size:14pt;}.TRS_Editor TH{margin-top:5px;margin-bottom:5px;line-height:2;font-family:–系统字体–;font-size:14pt;}.TRS_Editor SPAN{margin-top:5px;margin-bottom:5px;line-height:2;font-family:–系统字体–;font-size:14pt;}.TRS_Editor FONT{margin-top:5px;margin-bottom:5px;line-height:2;font-family:–系统字体–;font-size:14pt;}.TRS_Editor UL{margin-top:5px;margin-bottom:5px;line-height:2;font-family:–系统字体–;font-size:14pt;}.TRS_Editor LI{margin-top:5px;margin-bottom:5px;line-height:2;font-family:–系统字体–;font-size:14pt;}.TRS_Editor A{margin-top:5px;margin-bottom:5px;line-height:2;font-family:–系统字体–;font-size:14pt;}
王倩代表:
国家高度重视地方优良农作物品种资源保护。2015年,我部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印发《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中长期发展规划(2015—2030年)》,明确了种质资源保护利用的总体要求、主要任务、行动计划和保障措施,要求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重点收集地方优良品种,抢救性保护濒危、珍稀野生近缘种。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的意见》,对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要求加大珍稀、濒危、特有资源与特色地方品种收集力度,确保资源不丧失。2021年,中央种业振兴行动方案明确要求,利用3年时间完成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摸清资源家底,实现应收尽收、应保尽保。
一、关于对地方优良农作物品种进行抢救性保护
“十三五”以来,我部会同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不断加强对包括地方优良品种在内的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收集和濒临灭绝的种质资源抢救性保护。一方面,组织实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收集。2015年启动实施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全面收集古老的地方品种、重要农作物的野生近缘植物等农作物种质资源,特别是加大对种植年代久远的地方优良品种、农家种收集力度。目前,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即将结束,已完成2323个农业县普查和679个重点县系统调查任务,新收集农作物种质资源12万多份,长期保存种质资源总量达到53万份,抢救性保护了一大批珍稀、濒危种质资源和传统地方品种。另一方面,建立健全种质资源保护体系。“十三五”以来,依托现代种业提升工程累计安排中央投资8.9亿元,支持建设种质资源库(圃)47个。2021年,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新库建成并投入运行,资源保存能力达到150万份,可满足未来50年资源保存需要。目前,我国已形成以1个国家种质资源长期库及其复份库为核心、15个中期库、55个资源圃和214个原生境保护点为骨干的国家级种质资源保护利用体系。
二、关于利用当地优良农作物品种资源开展新品种培育
加快推进种业振兴,关键在于提升育种创新能力,培育农业生产需要的新品种。我部高度重视并积极支持种业企业、科研单位利用当地农作物品种资源培育优良新品种。一是加快种质资源鉴定评价。“十三五”期间,我部组织对水稻、小麦等七大农作物种质资源开展鉴定评价,2022年启动了首批48类作物种质资源精准鉴定工作。同时发布可供利用种质资源目录,每年分发资源10万份次以上,展示资源1.2万份,为育种创新提供了资源基础。二是加强种质资源共享利用。支持种业企业参与种质资源保护、鉴定和开发利用,加快优异种质资源交流利用。开发种质资源共享利用平台,实现快速查询、便捷申请,推动资源信息共享。连续4年遴选推出农作物十大优异种质资源,并发布首批可供利用资源目录,涉及48种作物2万份资源。每年面向全国分发资源材料10万余份次,展示优异资源1.2万份,服务育种单位超过1500个。三是组织开展育种联合攻关。从2014年开始,我部组织开展玉米、大豆、水稻、小麦等四大粮食作物以及油菜、马铃薯、甘蔗等11种特色作物育种联合攻关,先后培育出一批机收籽粒玉米、节水抗病小麦、优质抗逆水稻、高油高蛋白大豆等突破性新品种。2022年我部组织开展新一轮育种联合攻关,结合各地产业发展需求,将攻关范围拓展到粮棉油糖果菜茶等52种重要作物,并将短生育期油菜、再生稻、耐盐碱品种等纳入攻关范围。支持科研单位与优势企业对接,注重发掘地方特色品种资源,加快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品种。
三、关于加强各地优良农作物品种管护
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的意见》明确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要切实督促落实省级主管部门的管理责任、市县政府的属地责任和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单位的主体责任,将包括地方优良品种在内的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利用纳入相关工作考核。一方面,推动落实种质资源保护三方责任。2021年我部印发通知要求,严格落实省级主管部门、属地政府和保护主体三方责任,省级农业农村部门压实管理责任,与市县人民政府、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单位签订三方协议;市县政府要加强监督管理,强化政策支持与保障;各保护单位要健全管理制度,强化保护措施,确保资源不丧失、数量不减少、质量不降低。另一方面,加强种质资源保护考核评价。我部认真落实中央种业振兴行动部署要求,加强对农业种质资源和地方品种资源保护利用等重点任务落实的监督管理,纳入粮食安全责任制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一同考核监督。同时,对不作为、乱作为造成资源流失、灭绝等严重后果的,依法依规追究有关单位和人员责任。
下一步,我部将加强与有关部门密切协作,坚持保护优先、高效利用、政府主导、多元参与原则,创新体制机制,强化责任落实、科技支撑和法治保障,推动构建多层次收集保护、多元化开发利用和多渠道政策支持的农业种质资源保护新格局。坚持科学规划、统筹布局,建立健全国家统筹、分级负责、有机衔接的保护机制,推进建设一批种质资源保护设施,加强地方特色优良品种的保护和开发利用,创新科企合作机制加快培育突破性新品种,推动将品种资源优势转化为创新优势和产业优势。
感谢您对我部工作的关心,希望继续对三农工作给予支持。
农业农村部
2023年7月20日
http://www.moa.gov.cn/govpublic/nybzzj1/202308/t20230830_6435510.htm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