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菲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推进国家粮食产业安全发展的建议收悉。经商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统筹推进全国农业发展规划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三农工作。我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会同有关部门系统研究谋划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确保国家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一是制定全国农业农村发展规划。2018年推动出台《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科学合理划定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2022年推动出台《“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对“十四五”时期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战略导向、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和政策措施等作出全面安排,强调要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提升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水平。二是编制粮食安全产业带建设总体方案。2021年,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编制实施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建设总体方案,以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为重点,聚焦谷物和大豆等主要粮食品种,顺应国内粮食消费升级和粮食转化加工向主产区集中的趋势,着力打造生产基础稳固、产业链条完善、集聚集群融合、绿色优质高效的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江西省位于长江中下游,是我国粮食主产省之一,在保障粮食安全中具有重要地位。三是编制实施种业提升工程建设规划。2021年,按照中央种业振兴行动方案部署要求,我部印发实施“十四五”全国现代种业发展规划,同时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出台“十四五”现代种业提升工程建设规划,明确了“十四五”推进种业振兴及基础设施建设的思路目标、重点任务、政策举措和保障措施。江西省宜黄县、湘东区、南城县、横峰县、铅山县等5个县区已纳入国家级制种基地布局建设范围。
下一步,我部将会同有关部门认真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相关规划部署,结合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建设和种业振兴行动方案,坚持把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作为头等大事,按照“稳面积、稳产量,扩大豆、扩油料,提单产、提自给率”的思路,加快提升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综合生产能力。同时积极指导包括江西在内的相关省份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发展现代设施农业,建立健全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
二、关于重点扶持优势种业企业发展
我部高度重视发挥优势企业在推进种业振兴中的重要作用,不断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支持建立健全商业化育种体系,加快提升企业育种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一是遴选构建国家种业企业阵型。依据企业市场规模、创新能力、发展潜力等关键指标和“破难题、补短板、强优势”发展定位,从全国7000多家农作物种业企业中遴选出69家优势企业,集中力量构建国家种业企业阵型,打造种业振兴骨干力量。二是推动阵型企业与科研、金融、基地紧密对接。支持科研单位与阵型企业对接,开展资源、技术、人才战略合作,共建产学研创新联合体。鼓励金融机构与阵型企业对接,推出更多适合种业特点的金融保险产品,形成长期稳定支持。推动种业基地与阵型企业对接,优先保障企业用地需求,引导企业加大投资共建制种基地。三是创设支持优势企业发展扶持政策。支持优势企业牵头承担国家育种联合攻关等任务和现代种业提升工程项目。建立与重点企业“一对一”联系机制,了解企业发展需求,听取企业意见和建议。引导企业增加科研投入,深化科企合作,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协同、育繁推一体的商业化育种体系。
下一步,我部将按照种业振兴企业扶优行动部署,研究完善种业企业支持政策措施,以阵型企业为重点持续推进商业化育种体系建设,加快提升企业核心研发力、产业带动力和国际竞争力。
三、关于促进粮食种业知识产权保护全面发展
近年来,我部贯彻落实种子法要求,采取有力措施强化种业知识产权保护,促进育种创新和新品种选育,加快优良品种推广应用,有力推动粮食产业健康发展。一是提升种业知识产权保护水平。2021年,全国人大常委会修改种子法,扩大了植物新品种保护范围,延长了保护环节,建立了实质性派生品种制度,加大假冒侵权处罚力度,健全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把种业知识产权保护水平提升到新的高度。二是加强植物新品种测试体系建设。全国已建成由1个国家植物新品种测试中心、27家分中心和6家专业测试站构成的植物新品种测试体系,年测试能力近2万个品种。2022年,我部联合海南省在三亚设立海南自由贸易港新品种审查协作中心,承担农业植物新品种权申请受理、初步审查、品种权维权服务等工作,加快新品种测试审查和授权速度。2022年我国农业植物新品种权申请量达到10254个,年申请量连续6年位居世界第一。三是发挥种业行业协会作用。积极发挥行业协会在协调、服务、维权、自律等方面的重要作用,2021年,中国种子协会发出《保护种业知识产权倡议书》,得到业界积极响应,中国种子贸易协会多次组织会员企业参加世界种子大会、亚洲种子大会,积极推动种业知识产权国际交流合作。
下一步,我部将持续加大粮食领域种业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推动修订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及配套规章,健全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引导企业增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持续开展打假护权专项行动,为保障粮食安全营造良好创新环境。
四、关于研究出台种业相关法律法规
我部高度重视推进种业法治建设,根据粮食产业特点和实际需求,结合涉农涉种矛盾纠纷处置实践,积极推动完善种业相关法律法规制度。一方面,加快完善种子法配套法规规章。推动出台了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植物检疫条例、野生动植物保护条例等行政法规,先后制定了农作物种质资源管理、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种子生产经营许可、标签标识、检验机构考核、种子进出口管理等部门规章,发布了11批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名录,基本形成涵盖种质资源保护、育种创新、生产经营、市场监管等全产业链的种业法律法规体系。另一方面,推动制修订种业地方性法规。2015年种子法修订以来,先后推动北京、黑龙江、江苏、湖南、四川等24个省份制修订种子法地方性法规。目前,全国29个省份颁布实施了种子法地方性法规。
下一步,我部将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完善种业法律法规制度,继续推动健全种子法地方性法规,不断提升依法治种、依法兴种水平,为推进种业振兴和粮食产业发展提供法治保障。
五、关于重视农业人才建设
近年来,我部坚持引才、育才、留才、活才多措并举,统筹加强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建设,启动实施重大人才工程项目,推动形成农业人才工作新格局。一是加强政策指导。印发《“十四五”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建设发展规划》、《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农业农村人才工作的指导意见》等文件,分类布局农业农村主体人才、支撑人才、管理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发展。完善农业农村人才制度体系,研究制定人才引进、培养、使用、评价、流动、激励等政策措施,深化科研经费使用、项目管理、软环境建设等领域改革创新。二是实施重大人才项目。启动实施头雁、神农英才、青马工程等农村人才培育项目,统筹推进农业人才队伍建设。从2022年起计划用5年时间培育一支10万人规模的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队伍;围绕生物育种等关键核心技术领域,每年组织遴选一批神农领军英才和神农青年英才;会同共青团中央开展青马工程培训,遴选一批农业农村领域优秀青年人才。三是提高基层人才待遇。深化农业技术人员职称制度改革,增加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高级专业技术岗位,并对长期扎根基层一线、做出突出贡献的放宽学历和任职年限要求。国家设立专项资金,对在农村长期从事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的科技人员,给予艰苦边远地区津贴等补助,引导更多人才投身乡村振兴,服务粮食产业发展。
下一步,我部将继续加强农业农村人才政策创设,加大人才培养力度,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提供人才支撑。
感谢您对我部工作的关心,希望继续对三农工作给予支持。
农业农村部
2023年7月26日
http://www.moa.gov.cn/govpublic/nybzzj1/202308/t20230830_6435506.htm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