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亚波代表:
一、关于支持创建国家级智慧种业创新中心
近年来,我部联合科技部等有关部门强化种业政策扶持,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持续支持吉林省种业创新发展。一是支持育种攻关。支持吉林大学、延边大学、吉林省农业科学院等科研单位承担转基因重大专项课题,开展玉米等新品种培育和功能基因挖掘等研究工作。科技部组织实施“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开展七大农作物育种专项等项目,支持包括吉林在内的育种创新能力提升。二是打造育种平台。2021年,我部会同财政部支持吉林省公主岭市创建以种业为主导产业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2022年,国务院批复同意将吉林公主岭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纳入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范畴管理,并享受相关政策。同时,支持吉林省农科院和吉林农业大学等单位建设包括种业创新在内的10个部级重点实验室,提升基础设施条件水平。三是改善育制种条件。我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通过实施现代种业提升工程、制种大县奖励等项目,支持吉林省改善种质资源保护、良种繁育等条件。“十三五”以来,支持吉林省建设国家农作物品种区域试验站、抗性鉴定站、育种创新基地等项目,为吉林省推进智慧种业创新中心建设奠定基础。
下一步,我部将会同有关部门落实种业振兴行动部署,积极支持吉林省长春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公主岭市现代种业产业园等创新平台建设,统筹用好制种大县奖励等项目资金,加快提升种业自主创新能力,促进吉林玉米种业高质量发展。
二、关于建设高质量数字育种基地
我部高度重视运用信息技术加快数字农业建设,积极推进种业数字化发展。一是加强规划引领。2019年,我部联合中央网信办印发《数字农业农村发展规划(2019—2025年)》,要求加快种业大数据研发与深度应用,结合商业化育种需求,研发推广动植物表型信息获取技术装备,开展涵盖种业全链条数据挖掘分析。建立数字化智能育种辅助平台,制定针对目标性状优化育种方案,加快经验育种向精确育种转变,逐步实现定向设计育种。二是加大项目支持。截至2022年,我部已支持建设国家数字农业创新中心、分中心21个,国家数字农业创新应用基地64个。支持吉林省公主岭市、梨树县、农安县建设国家数字种植业创新应用基地(玉米),有力推动了吉林玉米生产在信息采集、分析决策和智慧管理等各环节的数字化集成应用。按照“十四五”规划布局,我部已建设国家数字种业创新中心1个、分中心2个,以科技创新加快推动数字种业发展。三是加快平台应用。2016年,我部启动中国种业大数据平台建设,有效整合品种保护、审定、登记和种子生产经营许可备案、进出口等种业产业链数据信息,实现了种子业务“一网通办”。2022年,我部推动全国农作物品种DNA指纹库公共平台上线运行,集成了玉米、水稻等1.6万个农作物品种DNA指纹数据信息,具备查询、比对、鉴定、分析等功能,为育种创新、品种管理、打假维权提供了技术支撑。
下一步,我部将按照种业振兴行动部署要求,积极支持数字育种基地建设,推动信息化智能化新技术应用,加快完善中国种业大数据平台,不断提升集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品种管理、基地建设、市场监管、行业服务于一体的种业数字化管理服务能力。
三、关于培育一批玉米重大新品种
近年来,我部积极推进玉米种质创制,加快科研育种联合攻关,攻克了一批关键技术,先后培育了一批玉米新品种。一是加强玉米种质资源鉴定创制。依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七大农作物育种”等重点专项,鉴定筛选了一批遗传背景清楚、目标性状优异的玉米种质,创制了一批远缘杂交中间材料、有育种利用价值的地方品种纯系或导入系。2021年启动实施玉米优质种质资源精准鉴定,支持开展东华北春玉米区早熟高产抗逆宜机收新种质创制与应用研究;2022年又启动实施雄性不育玉米设计育种原始创新等研究,开展突破性玉米新种质创制。二是开展育种联合攻关。2014年以来,我部先后启动实施玉米、大豆、水稻、小麦等四大粮食作物以及油菜、马铃薯、甘蔗等11种特色作物育种联合攻关,培育出一批耐旱机收、优质高产的玉米新品种。2022年,我部印发实施《国家育种联合攻关整体方案》,深化部省协同、科企合作,加快玉米种质资源联合创新和新品种培育,构建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种业创新体系。
下一步,我部将会同有关部门积极加大财政投入力度,通过“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启动实施研发项目,加快补齐种业创新发展短板,不断提升玉米种业自主创新能力。
感谢您对我部工作的关心,希望继续对三农工作给予支持。
农业农村部
http://www.moa.gov.cn/govpublic/nybzzj1/202308/t20230830_6435514.htm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