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物抗震等级是怎样划分的?

1抗震等级建筑物的抗震设防类别有关,建筑抗震设防类别的划分,应符合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的规定。

2抗震等级建筑物的场地类别有关,按建筑抗震设防类别及场地类别确定用于确定抗震等级的烈度.

3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

6.1.2钢筋混凝土房屋应根据烈度、结构类型和房屋高度采用不同的抗震等级,并应符合相应的计算和构造措施要求。丙类建筑的抗震等级应按表6.1.2确定。

注:1建筑场地为Ⅰ类时,除6度外可按表内降低一度所对应的抗震等级采取抗震构造措施,但相应的计算要求不应降低;

2接近或等于高度分界时,应允许结合房屋不规则程度及场地、地基条件确定抗震等级;

3部分框支抗震墙结构中,抗震墙加强部位以上的一般部位,应允许按抗震墙结构确定其抗震等级。

6.1.3钢筋混凝土房屋抗震等级的确定,尚应符合下列要求:

1框架抗震墙结构,在基本振型地震作用下,若框架部分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大于结构总地震倾覆力矩的50%,其框架部分的抗震等级应按框架结构确定,最大适用高度可比框架结构适当增加。

2裙房与主楼相连,除应按裙房本身确定外,不应低于主楼的抗震等级;主楼结构在裙房顶层及相邻上下各一层应适当加强抗震构造措施。裙房与主楼分离时,应按裙房本身确定抗震等级。

3当地,下室顶板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部位时,地下一层的抗震等级应与上部结构相同地下一层以下的抗震等级可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三级或更低等级。地下室中无上部结构的部分,可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三级或更低等级。

4抗震设防类别为甲、乙、丁类的建筑,应按本规范第3.1.3条规定和表6.1.2确定抗震等级;其中8度乙类建筑高度超过表6.1.2规定的范围时,应经专门研究采取比一级更有效的抗震措施。

4砌体结构、排架无抗震等级;

5应注意规范中对抗震等级的调整(特别是高规)

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 50233-2008

去百度文库,查看完整内容>

内容来自用户:许成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

(GB50223—2008)

2008.7.30发布2008.7.30实施

1.0.1为明确建筑工程抗震设计的设防类别和相应的抗震设防标准,以有效地减轻地震灾害,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抗震设防区建筑工程的抗震设防分类。

1.0.3抗震设防区的所有建筑工程应确定其抗震设防类别。

新建、改建、扩建的建筑工程,其抗震设防类别不应低于本标准的规定。

1.0.4制定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的行业标准,应遵守本标准的划分原则。

本标准未列出的有特殊要求的建筑工程,其抗震设防分类应按专门规定执行。

2.0.1抗震设防分类Seismicfortificationcategoryforstructures

根据建筑遭遇地震破坏后,可能造成人员伤亡、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社会影响的程度及其在抗震救灾中的作用等因素,对各类建筑所做的设防类别划分。

2.0.2抗震设防烈度Seismicfortificationintensity

按国家规定的权限批准作为一个地区抗震设防依据的地震烈度。一般情况下,取50年内超越概率10%的地震烈度。

2.0.3抗震设防标准Seismicfortificationcriterion

衡量抗震设防要求高低的尺度,由抗震设防烈度或设计地震动参数及建筑抗震设防类别确定。

3基本规定

3.0.1建筑抗震设防类别划分,应根据下列因素的综合分析确定:3.0.45.1.335.4.36.0.67.23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什么是建筑的抗震设防标准?

(2)重点设防类(简称乙类),应按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一度的要求加强其抗震措施;但抗震设防烈度为9度时应按比9度更高的要求采取抗震措施;地基基础的抗震措施,应符合有关规定。同时,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确定其地震作用。(注:对于划为重点设防类而规模很小的工业建筑,当采用抗震性能较好的材料且符合抗震设计规范对结构体系的要求时,允许按标准设防类设防)。

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

各类别建筑的抗震设防标准有哪些要求呢?

??(1)甲类建筑,地震作用应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其值应按批准的地震安全性评价结果确定;抗震措施,当抗震设防烈度为6~8度时,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当为9度时,应符合比9度抗震设防更高的要求。

(2)乙类建筑,地震作用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抗震措施,一般情况下,当抗震设防烈度为6~8度时,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当为9度时,应符合比9度抗震设防更高的要求;地基基础的抗震措施,应符合有关规定。

建筑抗震设防等级如何划分

划分为12个等级

抗震设防烈度是按国家规定的权限批准作为一个地区抗震设防依据的地震烈度。以北京地区为例,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即超越8度的概率为10%左右。

现行抗震设计规范适用于抗震设防烈度为6、7、8、9度地区建筑工程的抗震设计、隔震、消能减震设计。重点设防类就是设防乙类,房屋结构根据结构类型、地区设防烈度、房屋高度,按照gb50011-2010《建筑抗震规范》规定划定的抗震等级,在此基础上提高一级,照gb50011-2010规范规定,该做抗震验算的做抗震验算;抗震构造措施按提高一级后的规定执行。

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

抗震等级一、二、三 抗震设防类别甲、乙、丙 抗震设防裂度7、8 三者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抗震设防烈度:一个地区抗震设防依据的地震烈度。一般情况,取50年内超越概率10%的地震烈度。分6,7,8,9度表示地震的时候当地地震动的剧烈程度,量化的话其加速度分别是0.05g(g为重力加速度),0.10g,0.20g,0.40g。

建筑工程应分为以下四个抗震设防类别:甲类、乙类、丙类、丁类。

1 特殊设防类:指使用上有特殊设施,涉及国家公共安全的重大建筑工程和地震时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等特别重大灾害后果,需要进行特殊设防的建筑。简称甲类。

2 重点设防类:指地震时使用功能不能中断或需尽快恢复的生命线相关建筑,以及地震时可能导致大量人员伤亡等重大灾害后果,需要提高设防标准的建筑。简称乙类。

3 标准设防类:指大量的除1、2、4款以外按标准要求进行设防的建筑。简称丙类。

4 适度设防类:指使用上人员稀少且震损不致产生次生灾害,允许在一定条件下适度降低要求的建筑。简称丁类。

抗震等级:

抗震规范6.1.2 条,钢筋混凝土房屋应根据设防类别、烈度、结构类型和房屋高度采用不同的抗震等级,并应符合相应的计算和构造措施要求。丙类建筑的抗震等级应按表6.1.2确定。

可见抗震等级的确定和你说问的另两个方面是有联系的,此外还要考虑到结构类型(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等)、房屋高度。用这四方面查表综合来确定的。

还有问题的话可以问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