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梯,建筑物中作为楼层间垂直交通用的构件。建筑物中的楼梯一般是作为人员疏散、搬运货物等联系上下层之间重要的构件。建筑物中的楼梯可以分为:敞开楼梯、敞开楼梯间、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室外楼梯。
敞开楼梯:没有找到相关的规范定义,根据相关消防专业人士解释:三面围护,一面敞开,敞开部位一般与走道、疏散厅连接。敞开楼梯不能作为建筑物内的疏散宽度计算。
敞开楼梯间:三面为墙,一面为走道围合而成的楼梯间。
防烟楼梯间:在楼梯间入口之前设有能阻止烟火进入的前室(或设专供排烟用的阳台、凹廊等)、且通向前室和楼梯间的门均为乙级防火门的楼梯间称为防烟楼梯间。防烟楼梯间在设置时应符合以下要求:
(1)楼梯间入口处设前室、阳台或凹廊。
(2)前室的面积,公共建筑、工业建筑不应小于6.00m:,居住建筑不应小于4.50m2。
(3)前室和楼梯间的门均为乙级防火门,并向疏散方向开启。
(4)前室设有防烟或排烟设施。
封闭楼梯间:设有能阻挡烟气的双向弹簧门(对单、多层建筑)或乙级防火门的楼梯间称为封闭楼梯间。封闭楼梯间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楼梯间靠外墙,并直接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当不能直接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时,按防烟楼梯间规定设置。
(2)高层建筑楼梯间设乙级防火门,并向疏散方向开启。单、多层建筑设双向弹簧门。
(3)楼梯间的首层紧接主要出口时,可将走道和门厅等包括在楼梯间内,形成扩大的封闭楼梯间,但应采用乙级防火门(对高层建筑)等防火措施与其他走道和房间隔开。
室外楼梯:室外疏散楼梯的特点是设置在建筑外墙上,全部开敞于室外,且常布置在建筑端部。它不易受到烟火的威胁,既可供人员疏散使用,又可供消防人员登上高楼扑救使用。在结构上。它利于采取简单的悬挑方式,不占据室内有效的建筑面积。此外,侵入楼梯处的烟气能迅速被风吹走,亦不受风向的影响。因此,它的防烟效果和经济性都很好,当造型处理得当时,还可为建筑立面增添风采。但是,它也存在一些问题:由于只设一道防火门而防护能力较差,且易造成心理上的高空恐怖感,人员拥挤时还可能发生意外事故,所以安全性不高,宜与前两种楼梯配合使用。
在设置室外疏散楼梯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1)室外楼梯可作为辅助防烟楼梯,其最小净宽不应小于0.9m。当倾斜角度不大于45°,栏杆扶手的高度不小于1.1m 时,可计入疏散楼梯总宽度内。
(2)室外楼梯和平台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lh的不燃烧体。在楼梯周围2m的墙面上,除设疏散门外,不应开设其他门、窗洞口,疏散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且不应正对楼梯段。
(3)对于不需设防烟楼梯间的建筑的室外疏散楼梯,其倾斜角度可不大于60°,净宽可不小于0.8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