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图纸会审流程
(一)图纸会审目的
为优化设计,保证图纸质量,保障工程质量进度,才建立完整的图纸会审制度。
(二)适用范围
房建施工项目、市政工程项目及给排水项目。
施工图纸包括:施工图纸、设计联系单、施工技术联系单及其他技术要求文件。
(三)图纸会审制度
1、设计图纸控制:在设计招标或与设计单位签定合同时特别强调设计图纸的各个专业设计人员的图纸会签制度,以尽量减少图纸中各个专业的矛盾错误。
2、图纸接受制度:现场工程师代表负责接收设计院图纸,检查图纸质量,要求清晰明确,设计及相关人员签字,设计院盖章,现场负责人做好图纸接收记录及存档图纸保管。
3、图纸发放制度:现场工程师代表负责向监理单位发放施工图纸并做好图纸发放记录,记录清楚发放图纸名称、图号、份数、接受单位、接受时间及接受人签字。由监理单位负责对施工图纸进行审核后向各个施工单位发放。各个施工单位接受的图纸必须有监理单位盖施工图纸专用章。
4、图纸会审人员:下列人员必须参加图纸会审
建设方:现场负责人员及其他技术人员;
设计方:设计院总工程师、项目负责人及各个专业设计负责人;
监理方:项目总监、副总监及各个专业监理工程师;
施工单位:项目经理、项目副经理、项目总工程师及各个专业技术负责人;
其他相关单位:技术负责人。
5、图纸会审时间控制:设计图纸分发后三个工作日内由监理负责组织业主、设计、监理、施工单位及其他相关单位进行设计交底。设计交底后十五个工作日内由建设单位或监理负责组织上述单位进行图纸会审。
6、图纸会审,施工单位、监理所单位及其他各个专业的工程技术人员针对自己发现的问题或对图纸的优化建议以文字性汇报材料分发会审人员讨论。
7、图纸会审会议由业主或监理主持,主持单位应做好会议记录及参加人员签字。
8、图纸会审每个单位提出的问题或优化建议在会审会议上必须经过讨论作出明确结论;对需要再次讨论的问题,在会审记录上明确最终答复日期。
9、图纸会审记录由监理负责整理并分发各个相关单位执行、归档。
10、图纸会审可采用全部图纸集中会审、分部图纸会审、分阶段图纸会审及分专业图纸会审,具体会审形式由监理确定。
11、各个参建单位对施工图、工程联系单、及图纸会审记录做好备挡工作。
12、作废的图纸设计以书面形式通知,各个施工单位自行处理。
二、图纸会审技巧
工程开工之前,需识图审图,再进行图纸会审工作如果有识图审图经验,掌握一些要点,则事半功倍。识图审图的顺序是:熟悉拟建工程的功能 熟悉审查工程平面尺寸 熟悉审查工程立面尺寸 检查施工图中容易出错的部位有无出错 检查有无改进的地方
(一)熟悉拟建工程的功能
图纸到手后,首先了解本工程的功能是什么,是车间还是办公楼?是商场还是宿舍?了解功能之后,再联想一些基本尺寸和装修,例如厕所地面一般会贴地砖作块料墙裙,厕所阳台楼地面标高一般会低几厘米;车间的尺寸一定满足生产的需要,特别是满足设备安装的需要等等最后识读建筑说明,熟悉工程装修情况
(二)熟悉审查工程平面尺寸
建筑工程施工平面图一般有三道尺寸,一是细部尺寸,二是轴线间尺寸,三是总尺寸。检查第一道尺寸相加之和是否等于第二道尺寸第二道尺寸相加之和是否等于第三道尺寸,并留意边轴线是否是墙中心线,识读工程平面图尺寸,先识建施平面图,再识本层结施平面图,最后识水电空调安装设备工艺例如检查房间平面布置是否方便使用采光通风是否良好等,识读下一层平面图尺寸时,检查与上一层有无不一致的地方
(三)熟悉审查工程立面尺寸
建筑工程建施图一般有正立面图、剖立面图、楼梯剖面图,这些图有工程立面尺寸信息;建施平面图,结施平面图上,一般也标有本层标高;梁表中,一般有梁表面标高;基础大样图、其它细部大样图,一般也有标高注明,通过这些施工图,可掌握工程的立面尺寸。正立面图一般有三道尺寸,第一道是窗台门窗的高度等细部尺寸,第二道是层高尺寸,并标注有标高,第三道是总高度。
审查方法与审查平面各道尺寸一样,第一道尺寸相加之和是否等于第二道尺寸,第二道尺寸相加之和是否等于第三道尺寸,检查立面图各楼层的标高是否与建施平面图相同,再检查建施的标高是否与结施标高相符,建施图各楼层标高与结施图相应楼层的标高应不完全相同,因建施图的楼地面标高是工程完工后的标高,而结施图中楼地面标高仅结构面标高,不包括装修面的高度,同一楼层建施图的标高应比结施图的标高高几厘米。有些施工图,把建施图标高标在了相应的结施图上,如果不留意,施工中会出错
熟悉立面图后,主要检查门窗顶标高是否与其上一层的梁底标高相一致;检查楼梯踏步的水平尺寸和标高是否有错,检查梯梁下竖向净空尺寸是否大于2.1米,是否出现碰头现象;当中间层出现露台时,检查露台标高是否比室内低;检查厕所浴室楼地面是否低几厘米,若不是,检查有无防溢水措施;最后与水电空调安装设备工艺第二次装修施工图相结合,检查建筑高度是否满足功能需要
(四)检查施工图中容易出错的地方有无出错
1、检查女儿墙砼压顶的坡向是否朝内
2、检查砖墙下有梁否
3、结构平面中的梁,在梁表中是否全标出了配筋情况
4、检查主梁的高度有无低于次梁高度的情况
5、梁板柱在跨度相同相近时,有无配筋相差较大的地方,若有,需验算
6、当梁与剪力墙同一直线布置时,检查有无梁的宽度超过墙的厚度
7 、当梁分别支承在剪力墙和柱边时,检查梁中心线是否与轴线平行或重合,检查梁宽有无突出墙或柱外,若有,应提交设计处理
8 、检查梁的受力钢筋最小间距是否满足施工验收规范要求。
9 、检查室内出露台的门上是否设计有雨蓬,检查结构平面上雨蓬中心是否与建施图上门的中心线重合
10、当设计要求与施工验收规范有无不同如柱表中常说明:柱筋每侧少于4根可在同一截面搭接但施工验收规范要求,同一截面钢筋搭接面积不得超过50%
11、检查结构说明与结构平面大样梁柱表中内容以及与建施说明有无存在相矛盾之处
12、单独基础系双向受力,沿短边方向的受力钢筋一般置于长边受力钢筋的上面,检查施工图的基础大样图中钢筋是否画错
(五)审查原施工图有无可改进的地方
主要从有利于该工程的施工;有利于保证建筑质量;有利于工程美观三个方面对原施工图提出改进意见
1、从有利于工程施工的角度提出改进施工图意见
结构平面上会出现连续框架梁相邻跨度较大的情况,当中间支座负弯矩筋分开锚固时,会造成梁柱接头处钢筋太密,捣砼困难,可向设计人员建议:负筋能连通的尽量连通。当支座负筋为通长时,就造成了跨度小梁宽较小的梁面钢筋太密,无法捣砼,可建议在保证梁负筋的前提下,尽量保持各跨梁宽一致,只对梁高进行调整,以便于面筋连通和浇捣砼。当结构造型复杂,某一部位结构施工难以一次完成时,向设计提出:砼施工缝如何留置
2、从有利于建筑工程质量方面,提出修改施工图意见
当设计天花抹灰与墙面抹灰相同为1:1:6混合砂浆时,可建议将天花抹灰改为1:1:4混合砂浆,以增加粘结力
当施工图上对电梯井坑、卫生间沉池,消防水池未注明防水施工要求时,可建议在坑外壁沉池水池内壁增加水泥砂浆防水层,以提高防水质量
3、从有利于建筑美观方面提出改善施工图
若出现露台的女儿墙与外窗相接时,检查女儿墙的高度是否高过窗台,若是,则相接处不美观,建议设计处理。检查外墙饰面分色线是否连通,若不连通,建议到阴角处收口;当外墙与内墙无明显分界线时,询问设计,墙装饰延伸到内墙何处收口最为美观,外墙突出部位的顶面和底面是否同外墙一样装饰。当柱截面尺寸随楼层的升高而逐步减小时,若柱突出外墙成为立面装饰线条时,为使该线条上下宽窄一致,建议对突出部位的柱截面不缩小;当柱布置在建筑平面砖墙的转角位,而砖墙转角少于900,若结构设计仍采用方形柱,可建议根据建筑平面将方形改为多边形柱,以免柱角突出墙外,影响使用和美观。当电梯大堂(前室)左边有一框架柱突出墙面10~20cm时,检查右边柱是否出突出相同尺寸,若不是,建议修改成左右对称
三、图纸会审注意事项
会审图纸是施工前期的主要技术工作之一,因此项目施工前项目部应组织参加该工程项目的技术人员和相关部门认真看图、熟悉施工图,了解工程情况和图纸设计中的错误、矛盾、交待不清楚、设计不合理等问题,尽可能把这些问题及时提出来,解决在施工作业之前。
项目部应以谦虚、配合、学习、和谐的态度参加图纸会审会议。根据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公司的组织能力和协调能力提供必要的服务,促使图纸会审圆满完成。图纸会审记录是施工文件的组成部分,与施工图具有同等效力,所以图纸会审记录的管理办法和发放范围同施工图管理、发放,并认真实施。 会审图纸综合归纳常见问题如下:
1、建筑、结构说明有没有互相矛盾或者意图不清楚的地方;
2、建筑、结构图中轴线位置是否一致,相对尺寸是否标注清楚;
3、如果是框架结构,看建筑、结构图梁柱是否尺寸一致,如果是砖混,看墙厚、构造柱的布置是否一致;
4、查看门窗的做法是否明确,有图籍的按照图籍,没有图籍做法的是否有大样,大样中开启方向、玻璃材质、龙骨材质等是否明确;
5、一般设计容易疏忽的是窗台做法、窗帘盒做法、门窗材质、门垛尺寸;
6、看结构图说明中是否与规范相矛盾或有出入,如有,协商按哪个标准施工;
7、从施工角度考虑,是否有施工难度大甚至不可能施工的结构节点,比如坡屋面与平屋面相交的地方,梁的交叉施工最容易出问题;
8、楼梯踏步高和数量是否与标高相符;
9、建筑立面图中的结构标高是否与结构图每层的标高相符;
10、檐口的地方标高容易出错,适当注意;
11、预留洞、预埋件是否错漏;
12、构造作法是否交待清楚;
13、材料选用是否合理,设计是否能满足质量要求;
14、基础、地沟等是否相碰;
15、标准图、详图是否正确;
16、门窗、构件的尺寸、规格、数量是否相符等。
熟悉图纸的方法及要领:
先粗后细:就是先看平、立、剖面图,对整个工程的概貌有一个轮廓的了解,对总的长、宽尺寸、轴线尺寸、标高、层高、总高有一个大体的印象。然后再看细部做法,核对总尺寸与细部尺寸。
四、图纸会审审查内容
(1)建筑部分:
建筑物平面布置在建筑总图上的位置有无不明确或依据不足之处 ,建筑物平面布置与现场实际有无不符情况等。
(2)先小后大:
首先看小样图再看大样图,核对在平、立、剖面图中标注的细部做法与大样图的做法是否相符;所采用的标准构配件图集编号、类型、型号与设计图纸有无矛盾;索引符号是否存在漏标;大样图是否齐全等。
(3)先建筑后结构:
就是先看建筑图,后看结构图;并把建筑图与结构图相互对照,核对其轴线尺寸、标高是否相符,有无矛盾,杏对有无遗漏尺寸,有无构造不合理之处。
(4)先一般后特殊:
应先看一般的部位和要求,后看特殊的部位和要求。特殊部位一般包括地基处理方法,变形缝的设置,防水处理要求和抗震、防火、保温、隔热、隔音、防尘、特殊装修等技术要求。
(5)图纸与说明结合:
要在看图纸时对照设计总说明和图中的细部说明,核对图纸和说明有无矛盾.规定是否明确,要求是否可行,做法是否合理等。
(6)土建与安装结合:
当看土建图时,应有针对性地看一些安装图,并核对与土建有关的安装图有无矛盾,预埋件、预留洞、槽的位置、尺寸是否一致,了解安装对土建的要求,以便考虑在施工中的协作问题。
(7)图纸要求与实际情况结合:
就是核对图纸有无不切合实际之处,如建筑物相对位置、场地标高,地质情况等是否与设计图纸相符;对一些特殊的施工工艺施工单位能否做到等。为了作好设计图纸的会审工作、提高设计图纸的质量,应尽量减少在施工过程中发现设计图存在的问题。
一种是梁上搭接,柱顶外侧钢筋弯折1.5Lae,梁上部钢筋弯折到梁底。
另外一种是柱外搭接,柱顶钢筋弯折12d或直线,梁上部钢筋弯折1.7Lae。如果柱配筋率大于等于1.2%,则梁上部钢筋弯折1.7LAE与1.7Lae+20d相间布置,即一半为1.7Lae,一半为1.7Lae+20d。
1、 一般情况下剪力墙结构设计标注为WKL可以参考顶层连梁的做法,WKL纵筋锚入墙max(LaE,600),不能满足直锚时则伸至外侧纵筋内侧后弯折15d。同时,在纵筋锚固范围内布置框架梁箍筋,间距为150㎜,其作用是约束屋面连梁上部锚固纵筋。
WKL梁与代号为BKL的边框梁有什么异同呢?两者看上去极为相似。WKL是独立构件,BKL是非独立构件,与剪力墙形成一体,无独立承载荷载的功能。当剪力墙平面外的梁支承在墙顶时,即为边框梁。BKL的位置一般布置在房屋的周边和房屋的上边。
爬 模是爬升模板的简称,国外也叫跳模。它由爬升模板、爬架(也有的爬模没有爬架)和爬升设备三部分组成,在施工剪力墙体系、筒体体系和桥墩筀等高耸结构中是 一种有效的工具。由于具备自爬的能力,因此不需起重机械的吊运,这减少了施工中运输机械的吊运工作量。在自爬的模板上悬挂脚手架可省去施工过程中的外脚手架。
液 压自爬模的动力来源是本身自带的液压顶升系统,液压顶升系统包括液压油缸和上、下换向盒,换向盒可控制提升导轨或提升架体,通过液压系统可使模板架体与导 轨间形成互爬,从而使液压自爬模稳步向上爬升,液压自爬模在施工过程中无需其它起重设备,操作方便,爬升速度快,安全系数高。是高耸建筑物施工时的首选模 板体系。
自 爬模的顶升运动通过液压油缸对导轨和爬架交替顶升来实现。导轨和爬模架互不关联,二者之间可进行相对运动。当爬模架工作时,导轨和爬模架都支撑在埋件支座 上,两者之间无相对运动。退模后立即在退模留下的爬锥上安装承载螺栓、挂座体、及埋件支座,调整上、下换向盒棘爪方向来顶升导轨,待导轨顶升到位,就位于 该埋件支座上后,操作人员立即转到下平台拆除导轨提升后露出的位于下平台处的埋件支座、爬锥等。在解除爬模架上所有拉结之后就可以开始顶升爬模架,这时候 导轨保持不动,调整上下棘爪方向后启动油缸,爬模架就相对于导轨运动,通过导轨和爬模架这种交替附墙,互为提升对方,爬模架即可沿着墙体上预留爬锥逐层提 升。
爬模特点:
1)液压爬模可整体爬升,也可单榀爬升,爬升稳定性好。
2)操作方便,安全性高,可节省大量工时和材料。
3)爬模架一次组装后,一直到顶不落地,节省了施工场地,而且减少了模板、特别是面板的碰伤损毁。
4)液压爬升过程平稳、同步、安全。
5)提供全方位的操作平台,施工单位不必为重新搭设操作平台而浪费材料和劳动力。
6)结构施工误差小,纠偏简单,施工误差可逐层消除。
7)爬升速度快,可以提高工程施工速度。
8)模板自爬,原地清理,大大降低塔吊的吊次。
9)上、下换向盒,是爬架与导轨之间进行力传递的重要部件,改变换向盒的棘爪方向,实现提升爬架或导轨的功能转换。在每爬一个梯档时,油缸自行调节,保证同时爬升的架体同步。
爬模装置,应包括以下系统:模板系统、架体与操作平台系统、液压爬升系统、电气控制系统。
1)模板系统:包括钢板、竖向筋、钢背楞、对拉螺杆、铸钢螺母、铸钢垫片等。
2)架体与操作平台系统:包括上架体、可调斜撑、上操作平台、下架体、架体挂钩、架体防倾调节支腿、下操作平台、吊平台、工字钢纵向联系梁、栏杆、钢板网及绿色密目安全网等。
3)液压爬升系统:包括导轨、挂钩连接座、锥形承载接头、承载螺栓、油缸、液压控制台、防坠爬升器、各种油管、阀门及油管接头等。
4)电气控制系统:包括动力、照明、信号、对讲机通信、电源控制箱、电气控制台、无线探头视频监控等。
5)液压自爬模体系的埋件总成包括:
埋件板、高强螺杆、爬锥、承载螺栓和埋件支座(亦称“挂钩连接座”)等。
埋件板与高强螺杆连接,能使埋件具有很好的抗拉效果,同时也起到省料和节省空间的作用,因为其体积小,免去了在支模时埋件碰钢筋的问题。埋件板大小、拉杆长度及直径须按抗剪和抗拉设计计算确定。
爬锥和安装螺栓用于埋件板和高强螺杆的定位,砼浇筑前,爬锥通过安装螺栓固定在面板上。
锥形承载接头应有可靠锚固措施,锥体螺母长度不应小于承载螺栓外径的3倍,预埋件和承载螺栓拧入锥体螺母的深度均不得小于承载螺栓外径的1.5倍。
承载螺栓是锚定总成部件中的主要受力部件,要求经过调质处理(达到Rc25-30),并且经过探伤,确定无热处理裂纹和其他原始裂纹后才允许发货。
埋件支座连接导轨和主梁,它受到施工活荷载、重力荷载、风荷载等荷载的联合作用,具有强的抗垂直力、水平力和弯矩作用。
导轨是整个爬模系统的爬升轨道,它由由H型钢15及一组梯档(梯档数量依浇筑高度而定)组焊而成,梯档间距225 mm,供上下轭的棘爪将载荷传递到导轨,进而传递到埋件系统上。
导轨设计应具有足够的刚度,其变形值不应大于5mm;导轨的设计长度不应小于1.5倍层(步)高。
导轨应能满足与防坠爬升器互相运动的要求,导轨的梯档间距应与油缸行程相匹配。
导轨顶部应与挂钩连接座进行挂接或销接,导轨中部应穿入架体防倾调节支腿中。
点击免费试听:手把手教你桥梁工程模架计算
更多免费试听:
项目总工必备管理技能之施工资料管理
桥梁后张法预应力计算及资料编制技巧
3种常见现浇预应力钢筋混凝土连续梁施工技术精讲
桥梁工程施工图识读之桩基/下部结构/现浇梁/预制梁及钢梁图纸
5大常见桥梁下部结构施工技术解析
推荐学习:
液压自爬模系统安装流程三维动画演示4分钟(附BIM模型)